白茅草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茅草根的功效26

  白茅根是白茅的根茎,它主要是生长在路旁或山坡上,它的药用价值很高,对于尿血、吐血等治疗有效。以下是关于白茅根的作用与功效的介绍。

  白茅根的功效

  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内服,煎汤10-15g(鲜者加倍),捣汁或研末。体虚者用量宜适当。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等号功效。

  白茅根的作用

  白茅根有止血作用:白茅根粉能明显缩短兔血浆的复钙时间,临床用白茅根治疗鼻衄。

  白茅根有抗菌作用:白茅根对福氏及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白茅根对于急性肾炎有较好效果:服用白茅根后通常在1~5天内小便即显著增多,随之水肿即渐消失,高血压及尿检变化亦渐好转而趋正常。

  白茅根对于急性传染性肝炎的治疗作用:服用白茅根后,肝脾肿大会减轻,谷丙转氨酶经45天后有80%的患者降至正常,黄疸指数也会明显的下降。

  白茅根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他还可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认为白茅根是治疗乙肝的偏方,受到了广大乙肝患者的青睐。白茅根又叫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等。它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捆成小把。白茅根的主要成分为:白茅素、芦竹素、5-羟色胺、钾、钙等。虽然白茅根对于乙肝的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效果,但是把白茅根作为治疗乙肝的首选药物,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对于乙肝的治疗,最好还是要到正规的专业医院去进行全面的检查,再根据病因对症进行治疗。

  白茅根的功效是什么?

  白茅根的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①《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②《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

  ③《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

  ④《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

  ⑤《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

  ⑥《本经逢原》: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

  ⑦《动植物民间药》:治脚气。

  白茅根的作用:

  1.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白茅根能清肺胃之热,故适用于上述诸症,常作辅助药应用。又在麻疹出疹期与恢复期,均可用茅根煎汤作饮料,取它清热生津的功效。

  2.用于血热妄行、吐衄尿血等症。本品有凉血止血作用,治血热妄行之症,可以单用,也可配小蓟、藕节等同用。

  其它作用:

  1、治疗急性肾炎

  有较好效果,可以缩短病程。据数十例的观察,服药后通常在1~5天内小便即显著增多,每日可达1500~3000毫升左右。随之水肿即渐消失,高血压及尿检变化亦渐好转而趋正常。据部分病例统计,水肿消失时间平均约4~5天或1周左右;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在5~20天,平均7~9天;尿检变化平均消失时间,自11天至26.4天不等。用于慢性肾炎亦有利尿消肿及一定的降压作用。但对肝脏病引起的腹水及心力衰竭所致的水肿,则无利尿消肿作用或作用不显著。因此有人推测,白茅根的作用主要在于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从而使肾血流量及肾滤过率增加而产生利尿效果;同时肾缺血改善,肾素产生减少,使血压恢复正常。故对急性肾炎疗效良好,慢性肾炎疗效较差,而对肝病性及心病性的水肿几不奏效。服药期间除个别有轻微头晕或恶心外,未见不良反应。用法:一般以白茅根(干品)半斤,洗净切碎,水煎,每日2~3次分服。连服1~2周或至痊愈。亦有配合大蓟、小蓟、生地或麻黄组成复方治疗。服药同时,须注意卧床休息,限制水、盐的摄入,保暖。必要时可适当加用其它药物控制并发症及感染病灶等

  2、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用白茅根(干品)2两,水煎,每日两次分服。治疗28例,结果临床治愈(45天内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21例,好转(临床症状好转,45天内各项肝功能的数值下降超过半数,或45天后完全恢复正常)7例。治疗后,主要症状大多在10天内消失,肝脾肿大在20天左右消失;谷丙转氨酶经45天后有80%的患者降至正常,黄疸指数平均20.15天全转正常。未见副作用。

  此外,白茅根曾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配合仙鹤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均有一定效果。

  白茅根的作用

  白茅根

  别名茅根、黄茅、兰根、丝茅根、甜根。

  来源禾木科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杆直立,节上有细柔毛。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根出叶几与植株等长;茎生叶较短,叶鞘褐色,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具短叶舌。圆锥花序紧缩呈穗状;小穗披针形,对生于花序枝轴上;花两性,每小穗具l花,基部被白色丝状柔毛。颖果暗褐色,成熟果序被白色长柔毛。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路旁向阳干草地或山坡上。几遍全国。

  采制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捆成小把。

  性状根茎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2~4m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味微甜。

  化学成分含芦竹素(arundoin)、白茅素(cylindrin)、羊齿烯醇(fernenol)及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等,并含枸橼酸、苹果酸、草酸、蔗糖、果糖、葡萄糖等。

  

  性味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

  白茅根的作用

  白茅根

  白茅根

  白茅根

  拼音名:Baimaogen

  英文名:RHIZOMAIMPERATAE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80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Beauv.var.major(Nees)C.E.

  Hubb.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捆成小把。【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

  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

  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无臭,味微

  甜。

  【鉴别】(1)取本品粗粉5g,加苯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取滤液5ml,蒸

  干,残渣加醋酐1ml使溶解,再加硫酸1~2滴,即显红色,后渐变成紫红色、蓝紫色,

  最后变为污绿色。

  (2)取本品粗粉1g,加水10ml,煮沸5~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成1ml,加碱性酒

  石酸铜试液1ml,置水浴中加热,生成棕红色沉淀。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ⅨK)。

  【炮制】白茅根洗净,微润,切段,干燥,除去碎屑。

  茅根炭取净白茅根段,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焦褐色。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

  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

  【用法与用量】9~30g,鲜品30~60g。

  【贮藏】置干燥处。

  白茅根有什么功效?

  白茅根简称茅根,味甘,性寒。主要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的作用。白茅根味甘而不腻胃,性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津,是常用的清热止血药。对衄血、咳血、吐血、尿血等各种出血性疾病,常配合小蓟、藕节、芦根、黄柏、丹皮炭、生地等同用。白茅根治尿血的效果尤好,也是其特点之一。本品有清热利水的作用,对湿热淋、(泌尿系感染)、水肿等病,可配合车前子、木通、萹蓄、瞿麦、猪苓、茯苓、黄柏等同用。侧柏叶清血中的湿热,苦涩而止血。白茅根清血中的伏热,甘寒而止血。茅根炭偏用于止血;茅根偏用于清热利尿、凉血;鲜茅根清热凉血的效果更好。

  茅针(茅根刚出的新尖)可用于外科,能溃脓破肿。茅花(白茅根的花)治吐血、衄血、上焦血热而出血的疾病优于茅根。白茅根治尿血优于茅花。芦根、茅根均能清热,但芦根偏于清气分的热,生津止渴。茅根偏于清血分的热,益胃止渴。据近代研究报导,白茅根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茅花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故有止血作用。用量一般二至六钱。鲜者可用一至二两。单味使用时可用至数两,甚或半斤。茅花、茅针一般为一至三钱。

2020-09-11


上一篇:桑葚子泡水喝的功效 桑葚子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杨梅泡酒有什么功效 杨梅泡酒有什么功效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