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毒豆的功效与作用图 丁毒豆的功效与作用图片204

  丁毒豆是白附子的民间称呼,由于其具有毒性,所以临床和常规中药相比较应用相对较少。另外,丁毒豆同时也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作用和功效。由于不同患者体质等因素,加之丁毒豆毒性的特点,所以在使用时应充分考虑患者身体状况,同时结合体质。为避免其副作用用,在用量少不宜过多,否则不利于病情和日常保健,反而还会造成更多危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丁毒豆不能盲目服用。

  谁知道丁毒豆的作用和用法啊,能不能治癌症。

  独角莲(丁毒豆):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夏季开花,紫花焰苞。地下块茎卵圆形,有毒。生于山坡湿地,全草入药。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曾有记载。从古至今,其药用对多种炎症均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有人破译治癌症密方中发现,其鲜果(块茎)对恶性肿瘤细胞有极强的杀伤能力。因此,目前中外医药专家都在纷纷研究其药效。

  过去,许多中草药书中记载,对独角莲的药效是肯定的。主治:中风、口眼歪斜、破伤风、胆囊炎、偏头痛、结核、疔毒、癣疾等病症。

  但都没有记载治疗癌症的特效。纠其何因,这正是值得人们思索研究的新课题。

  丁毒豆 具体作用和使用做法?

  丁毒豆学名白附子

  白附子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化学成份块茎含β-谷甾醇及β-谷甾醇-D-葡萄糖苷、D1-肌醇、氨基酸蔗糖、淀粉皂苷、黏液质、草酸钙,尚有生物碱反应。

  2、药理作用

  (1)祛痰作用:家兔灌胃白附子煎剂能显著增加呼吸道黏液分泌,具有祛痰作用。认为是由于本品含有皂苷,对胃黏膜有刺激性,因而在口服时能反射性地增加气管或支气管的分泌液。

  (2)镇静止痛作用:分别给家兔、大鼠腹腔注射白附子煎剂,均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3、临床应用

  (1)治疗腮腺炎:生白附子研粉,浸于食醋中,5天后涂患处,每天3~4次,症状减轻,平均3~4天肿帐逐渐消退。

  (2)治疗冠心病:生白附子配生半夏,治疗冠心病。

  (3)治疗带状疱疹:先用温水洗净患部,然后将鲜白附子冼净捣烂,与陈醋调成糊状,原于患处。此法对胸腰部带状疱疹有卓效,对面部及上下肢蛇串疮者,效果亦佳。

  (4)其它:口吐涎沫,四肢瘫痪者,选伍僵蚕、全蝎、蜈蚣、白附子、半夏、蝉衣。用全蝎、蜈蚣、僵蚕以祛风通络,涤痰解痉;瘰疬痰咳以鲜品捣敷可化痰散结消肿;毒蛇咬伤,将白附子、雄黄、黄药子等为末,水或酒调敷伤口周围以解毒消肿。

  4、功能:白附子辛甘、温、有毒。入胃,肝经。祛风豁痰、逐寒湿、涤痰定惊搐、祛风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痰壅盛、口眼歪斜、破伤风、偏头痛、瘰疬痰咳、毒蛇咬伤。凡风痰湿邪所致眩晕、偏正头痛、痰厥头痛,选半夏、白附子、天麻、白芷、猪牙皂角,以祛风豁痰止痛;治疗中风痰壅,口眼歪斜。

  丁毒豆花熬水的功效

  丁毒豆又名白附子。

  具体功效:

  1、祛风痰、定惊搐的功效

  白附子辛温燥烈,善于祛风痰而解痉止搐,是治疗风痰证的常用药物,可以用来治疗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等症。

  2、止痛功效

  白附子辛散温通,性锐上行,善于逐头面部的风痰。又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肝风夹痰上扰头痛、眩晕、偏正头痛等头面部诸多不适症状。

  3、解毒散结的功效

  白附子可以治疗瘰疬痰核,可鲜品捣汁后外敷;亦可治疗毒蛇咬伤,可以磨汁内服并外用,亦可与其它清热解毒药物同用。

  4、白附子的美容功效

  白附子含有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肌醇、粘液质、皂苷等,可以消除面部黑色素,对皮肤有增白作用,对痤疮、雀斑、皮疹等具有治疗和预防的效果。很多爱美女士会利用白附子做面膜或者用白附子研末用蜂蜜调匀后涂抹于面部,可以使脸上的黑色素斑逐渐消退。?

  注意:白附子有毒,用量不可过大,亦不可长期使用,以免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现象。

  

  扩展资料:

  1、白附子的药理作用:

  白附子的有显著的去痰作用,其中含有的β-谷甾醇有镇咳祛痰的作用,但无平喘作用。生白附子、制白附子对巴比妥具有协同镇静催眠作用,还有康惊厥,抗破伤风作用。

  对于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或者浑浊悬液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体外实验表明,一寸提取液对腹水肉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白附子的使用禁忌:

  由于白附子有毒,孕妇须谨慎使用,生品内服必须在遵照医嘱严格控制用量及遵循使用方法服用。

  丁毒豆有什么作用

  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作用;美容功效有润肤白面、灭瘢除黑;

  丁毒豆的茎叶有什么作用?

  丁毒豆:学名:白附子

  白附子

  [别名]关白附、竹节白附、禹白附、独角莲、白附片【来源】

  毛莨科乌头属黄花乌头的块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未收载。乌头属约有350种,分布我国有165种。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子、母连生,倒长圆锥形。茎直立,疏生反曲的微柔毛。叶较密,茎中部的叶片五角状卵形,掌状3全裂,裂片细裂,小裂片条形。总状花序,单一或分枝,具2~7花,花序轴及小花梗密被反曲的短柔毛;萼片5,花瓣状,淡黄色,外面密被微柔毛,上萼片船状盔形,边缘在中部以下稍缢缩;花瓣2,无毛,距极短;雄蕊多数,花丝疏被微毛,心皮3,子房被紧贴的白色微柔毛。蓇葖果3,微有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

  分布于东北地区,野生于海拔150~900m的低山、丘陵山坡草丛或疏林、灌木丛中。

  【产地】

  辽宁的丹东、宽甸、凤城、桓仁、岫岩、庄河、本溪、辽阳、鞍山、营口、盖县、海城、铁岭、抚顺、西丰、清原、新宾等市、县为主产地。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也有产。

  【产季与产况】

  野生。秋季8~9月采挖块根,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

  【药材形状】

  块根分母根及子根。母根似草乌,倒长圆锥形,长2.5~6cm,直径0.5~1.5cm,顶端有茎基。表面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沟纹,横长突起的根痕排列成环形似竹节状。断面白色,体轻,质松,少粉性,有裂隙,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中心木部可见灰黄色小点。子根,长卵形或圆锥形,略扁,长2~5cm,直径0.5~1.5cm。表面灰褐色,较饱满,有细皱纹及须根痕及瘤状突起的侧根。体重、质坚,断面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麻舌。有毒。

  【功能与主治】

  祛寒湿,止痛。用于腰膝关节冷痛,头痛,口眼歪斜,冻疮等症。

  【产销分析】

  白附子始载于《名义别录》,列为下品。商品称白附子的有两个类型,即关白附、禹白附。关白附即为本品,毛莨科乌头属,主要功效是逐寒祛湿,止痛镇痉。古代本草所指白附子多为此种。少数古本草刊载的白附子,除本种外尚有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为白附子,已被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冠名白附子收载在册,其功效是祛风痰,定惊,散结。因两者作用不同,为区别起见,将独角莲的块茎习称禹白附。关白附主要产区为辽宁省,主销华东、华南地区。如在上海药方写白附子者,药典均配付制关白附。全国年需量约2万~3万kg。因用量不大,依靠野生资源可以满足,所以尚无家种。

  常用选方

  1、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生用。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2、治风痰眩晕,头痛气郁,胸膈不利:白附子(炮去皮脐)半斤,石膏(煨红)半斤,朱砂二两二钱半,龙脑一钱。为末,粟米饭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茶酒任下。(《御药院方》)

  3、治偏头风:猪牙皂角(去皮筋)、香白芷、白附子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腊茶下,右疼右侧卧,左疼左侧卧,两边皆疼仰卧,食后服。(《续本事方》)

  4、治痰厥头痛:半夏、白附子、天南星各等分。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四十九,食后姜汤送下。(《济生方》三生丸)

  5、治癫痫:皂角二两(打碎,用水半碗浸透,采汁去滓,加白矾二两煎干),白附子五钱,半夏、南星、乌蛇、全蝎各三两,蜈蚣半条,姜蚕一两五钱,朱砂、雄黄各一钱五分,麝香三分。各研和匀,姜汁糊丸绿豆大。每三十丸,白汤下。(《鸡鸣录》)

  6、治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酒一钟,调服,更敷伤处。若牙关紧急、腰背反张者,每服三钱,用热童便调服,虽内有瘀血亦愈;至于昏死心腹尚温者,连进二服,亦可保全;若治疯犬咬伤,更用漱口水洗净,搽伤处亦效。(《外科正宗》五真散)

  7、治小儿暑风:白附子、天南星、半夏(并去皮)等分。生研,猪胆汁和丸,黍米大。量儿大小,以薄荷汤下。令儿侧卧,呕出痰水即苏。(《全幼心鉴》)

2020-09-12


上一篇:红豆薏米汤的功效与作用 红豆薏米汤的功效与作用减肥吗

下一篇:甜米酒的功效与作用 甜米酒的功效与作用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