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花的功效与作用 佛手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38

  佛手全身都是宝,其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据史料记载,佛手的根可治男人下消、四肢酸软;花、果可泡茶,有消气作用;果可治胃病、呕吐、噎嗝、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等病症。据《归经》等载,佛手并具治鼓胀发肿病,妇女白带病及醒酒作用,是配制佛手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佛手的果实还能提炼佛手柑精油,是良好的美容护肤品。佛手的花与果实均可食用,可作佛手花粥、佛手笋尖、佛手炖猪肠等;有理气化痰、舒肝和胃、解酒之功效。

  佛手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佛手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佛手干果中含柠檬油素,集药用观赏于一体,又名佛手柑、粤,与香橼,适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胁痛。香附、纳呆胃痛、柚等果木类似、肺经,腹痛,本品能扩张冠状动脉,胃痛;煮酒饮,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植物佛手的果实,燥湿化痰之功,其性状与柑橘。现代医学分析、佛手片,胸闷胁痛佛手,治心下气痛”、胃,气味辛温无毒。《本草便读》言其“理气快膈。《本草纲目》言“佛手柑,世上之奇卉”,月经不调,入肝,治痰多咳漱、柠檬等有近缘关系、苦。中医认为:肝气郁滞:功效,惟肝脾气滞者宜之”、脾,应用、微量的香叶木甙和橙皮甙以及多种维生素,其中以浙江金华佛手最为著名,调经止痛、胸闷。佛手原产佛教之国——印度。佛手属芸香科柑橘属:疏肝理气、温;主治下气,并能抑制离体肠管运动,被称为“果中之仙品;煮汤,雅称“金佛手”、川,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除心头痰水、咳嗽痰多等、嗳气呕恶、浙等省,有舒肝理气,本品性味辛,后传入我国种植。佛手主产于闽

  佛手花代表着什么,有什么好处?

  佛手花

  (《随息居饮食谱》)

  【异名】佛柑花(《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植物形态详"佛手柑"条。

  【采集】于早晨日出前疏花时采收,或拾取落花,晒干或炕干。

  【药材】干燥花朵,长约1.5厘米,花柄短,约2~5毫米;花萼杯状,或略呈五角形,略有皱纹;花瓣5,长披针形,长1~1.2厘米,宽3~5毫米,两边向内卷曲,外表淡棕黄色,有棕褐色麻点;雄蕊多数,黄白色,长0.8~1厘米,着生于花盘周围;子房上部狭尖,体轻,质脆。气香,味微苦。以朵大、完整、香气浓厚者为佳。

  主产四川、浙江。此外,云南、广东等地亦产。

  【功用主治】《药材资料汇编》:"平肝胃气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归经:肝;胃经功效:疏肝理气;和胃快隔佛手花考证:出自《随息居饮食谱》。科属分类:芸香科主治:肝胃气痛;食欲不振生态环境:生于热带、亚热带。各家论述:《药材资料汇编》:平肝胃气痛。采收和储藏:4-5月早晨日出前疏花时采摘,或拾取落花,晒干或炕干。资源分布: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功效分类:疏肝药性味:微苦;微温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的花朵和花蕾。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佛手花-动植物形态佛手花佛手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老枝灰绿色,幼枝略带紫红色,有短而硬的刺。单叶互生;叶柄短,长3-6mm,无翼叶,无关节;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6cm,宽2.5-7cm,先端钝,有时微凹,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浅波状钝锯齿。花单生,簇生或为总状花序;花萼杯状,5浅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紫色;雄蕊多数;于房椭圆形,上部窄尖。柑果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分裂如拳状,或张开似指尖,其裂数代表心皮数,表面橙黄色,粗糙,果肉淡黄色。种子数颗,卵形,先端尖,有时不完全发育。花期4-5月,果熟期10-12月。佛手花-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本品长约1.5cm,呈淡棕黄色,基部带有短花梗;花萼杯状,略有皱纹;药瓣四枚,呈线状矩圆形,外表可见众多的凹窝,质厚,二边向内卷曲;雄蕊多数,着生于花盘的周围;子房上部较尖。气微、味微苦。佛手花-药物性状本品长1.5~2cm。表面淡黄棕色或淡棕褐色。花梗长2~7mm,具纵皱纹。花萼杯状。常有小凹点。花瓣3片,披针形或长卵形,常弯曲卷缩,长1~2cm,宽约0.5cm,外表面淡黄色,具众多棕褐色细小凹点,质厚,易脱落。

  雄蕊多数,黄白色,着生于花盘周围。子房上部狭尖。有的花瓣脱落后,可见渐发育成微呈指状的小果实。花蕾色较深。气香,味微苦。佛手花-饮片性状佛手花为干燥花朵,花萼杯状,或略呈五角形,略有皱纹,长披针形,两边向内卷曲,外表淡棕黄色,有棕褐色麻点,雄蕊多数,黄白色,体轻,质脆。气香,味微苦。炮制方法:拣去杂质,去柄,筛去土即得。炮制作用:本品常用于平肝胃气痛。佛手花-鉴别本品粉末淡黄棕色。花柱薄壁细胞含橙皮甙结晶,呈扇形、针簇状或无定形团块,有的可见放射状条纹。花粉粒圆球形,淡黄色或红棕色,直径25~40μm,外壁呈颗粒状突起,萌发孔2~5个。气孔为不定形;腺毛的腺头细胞为单个或多个细胞,非腺毛多为单细胞。可见草酸钙方晶及簇晶。油滴较多。佛手花-人工养殖佛手花1、选土:佛手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条件,盆土要用质地疏松的沙土与红黄壤土,加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混合而成,粘重碱性土对其生长发育不良。盆土可用60%的粗砂,20%的腐熟有机肥,20%的田间土进行配制。

  2、定植:先要选好苗,要求根系发达、粗壮、分枝均植时期,秋植在9月至10月,春植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上盆前,先进行整枝、修根,保持完整的须根。

  3、浇水:佛手苗上盆后,立即浇透压根水,以后土见干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防止盆内渍水,影响根系生长。浇水是种佛手成败的关键,4至5月后,气温升高,佛手生长迅速,需水量增加;夏季炎热高温,除盆内泥土保持湿润外,还应在周围喷水,保持一定的环境湿度;秋天气温逐渐下降,浇水量可慢慢减少;冬天,树体进入休眠,应搬入暖棚,盆上保持一定湿润程度即可,防止过湿、过干,以免烂根或植株干萎。佛手浇水还应根据苗株的具体情况灵活对待,小树、弱树少浇,大树、壮树多浇;果实膨期不宜浇水,以免落果。

  4、施肥:结合浇水追肥,盆栽佛手施肥在一年中,可分四个不同阶段:一是春分至芒种间,每隔7天左右要施薄肥,还可用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目的是增强树势。二是芒种至大暑间是盛花期和结果期,每隔3至5天要施肥一次,肥分可比以前浓些。此时多施磷钾肥,目的是多开花少落果,并可进行人工授粉。三是大暑至秋分间,果佛手花实正是膨大期,多用钾、磷等复合肥,少用氮肥,否则果实推迟成熟期。四是白露到霜降期,采果后施稀薄磷钾肥,控制浇水和氮肥,目的是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总之在结果初期要控制肥水,果实膨大期增施肥水。

  5、修枝:佛手上盆后,开始以营养生长为主,顶芽连续生长,没有自剪性,因此,要注重主梢摘心,促进分枝,矮化树冠。疏剪密弱枝,结合撑、拉、吊的方法,调整树姿,美化树势。结果后,针对生长、结果势,进行春夏抹芽,结果枝顶梢摘心、疏花疏果,促进各期的梢、果平衡,防止大、小年现象。

  6、防寒:佛手比一般柑橘抗寒力差,遇到低温时就会大量落叶,枝条冻枯,影响来年的开花坐果及生长发育。因此,佛手冬季入室后要提高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增强树体抗性。

  病虫防治:佛手的病害主要有煤污病,是由腐生真菌引起的,使枝叶密布浅黑色的黑霉,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可用50%退菌特800倍液或多菌灵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和介壳虫,5至6月份和8至9月份在蚜虫危害佛手花枝顶端嫩叶时,盆不50%的西维因500倍液。6至7月份,干热天气红蜘蛛易危害叶片,发现后可喷40%的乐果1000倍液进行防治。

  佛手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佛手的功效与作用佛手的功效:

  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

  ,胃脘痞满,食少呕吐。

  佛手的作用:

  佛手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佛手全身都是宝,其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据史料记载,佛手的根可治男人下消、四肢酸软;花、果可泡茶,有消气作用;果可治胃病、呕吐、噎嗝、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等病症。据《归经》等载,佛手并具治鼓胀发肿病,妇女白带病及醒酒作用,是配制佛手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佛手药理作用:

  佛手醇提取物对肠道平滑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高浓度时抑制心肌收缩力、减缓心率、降低血压、保护实验性心肌缺血;佛手有一定的平喘、祛痰作用;佛手多糖对多环节免疫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促进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明显对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佛手有什么功效?

  佛手属芸香科香橼的一个变种,与原种性能相似,形态不同之点为果实有裂纹如拳,或张开如指。果肉几完全退化。供药用,为芳香健胃药。

  ≮美食性昧≯

  辛、温。

  ≮美食成分≯

  含挥发油及橙甙等。

  ≮美食功效≯

  芳香理气,健胃止呕,化痰止咳。用于消化不良,舌苔厚腻,胸闷气胀,呕吐咳嗽以及神经性胃痛等。

  肝胃气痛(包括慢性胃炎,胃神经痛等):

  鲜佛手12—15克(干的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或佛手、玄胡索各6克,水煎服,治胃气痛有效。

  湿痰咳嗽(包括慢性支气管炎):

  佛手、姜半夏各6克,水煎去渣,加砂糖温服。

  佛手的功效与作用

  【归经】入肝、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胃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胃三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用主治】理气,化痰。

  治胃痛,胁胀,呕吐,噎膈,痰饮咳喘,并能解酒。

  ①《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

  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②《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

  煎汤,治心下气痛。

  ③《本经逢原》:专破滞气。

  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

  ④《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疬。

  ⑤《随息居饮食谱》: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

  

  

2020-09-18


上一篇:牛白藤的功效与作用 牛白藤的功效与主治

下一篇:手工阿胶糕的功效 手工阿胶糕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