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赭石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代赭石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122

  代赭石具有重症降逆,平肝潜阳、凉血止血的功效。

  过重则不易吸收,影响方子效果

  代赭石的药理作用

  可用代赭石代替硫酸钡作为X线胃肠造影剂,并认为无毒。但经测定赭石中含砷盐的量,约为1/10万以上,已大大超过硫酸钡,也超过了药典上许可标准。小鼠每日服2g,到第7天时,100%死亡。死前动作迟钝,肌肉无力及间发性痉挛,最后共济失调或瘫痪,呼吸缓慢而死亡。家兔每日服5g,多在第12天死亡,个别到第14天死亡。中毒症状与小鼠相似,死后解剖见肺及肠粘膜充血,肝表面有部分坏死。麻醉兔注射赭石溶液对血压影响不大,可使肠蠕动亢进,对离体豚鼠小肠也有明显兴奋作用。对离体蛙心,大量时抑制。

  性味:苦甘,平。

  《本经》:味苦,寒。

  《别录》:无毒。

  《药性论》:味甘,平。

  《本草汇言》;味苦涩,气温,无毒。

  《本草正》:味微甘,性凉。

  《本草求原》:味辛且苦,寒。

  归经:入肝、胃、心胞经。

  《汤液本草》: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本草蒙筌》:入少阳三焦、厥阴肝经。

  《纲目》:肝、包络二经血分。

  《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长沙药解》:入足阳明胃经。平肝镇逆,凉血止血。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贼风蛊毒,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

  ②《别录》:主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堕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

  ③《药性论》:治女子崩中淋沥不止,疗生子不落。

  ④《日华子本草》:止吐血、鼻衄,肠风痔瘘,月经不止,小儿惊痫,疳疾,反胃,止泻痢脱精,尿血遗溺,金疮长肉,安胎健脾,又治夜多小便。

  ⑤《本草正》:下气降痰,清火。

  ⑥《长沙药解》:驱浊下冲,降摄肺胃之逆气,除哕噫而泄郁烦,止反胃呕吐,疗惊悸哮喘。

  ⑦《本草再新》:平肝降火,治血分去瘀生新,消肿化痰,治五淋崩带,安产堕胎。①《本草经集注》:畏天雄。

  ②《药性论》:干姜为使。

  ③《日华子本草》:畏附子。

  ④《本草蒙筌》:孕妇忌服。

  ⑤《本草经疏》:下部虚寒者,不宜用;阳虚阴萎者忌之。

  ⑥《得配本草》:气不足、津液燥者禁用。

  代赭石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代赭石,善降逆气,止呃止呕。用旋覆花代赭石汤加生石膏50克,治愈一例顽固性呕吐者。患者口干舌燥,舌体光红无苔,喝水吐水,吃饭吐饭,数日饮食不进,只靠输液维持。药煎好,嘱其细斟慢饮,每次喝一小口。一剂药喝完,不再呕吐,翌日可少进米汤。三剂药喝完,病若失。代赭石之功,岂可小觑哉!

  代赭石,凉血止血,可治吐衄。余治疗鼻出血,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秘红丹。方用:川大黄细末3克,油肉桂细末3克,代赭石细末18克。将大黄、肉桂末和匀,用赭石末煎汤送下。1日服2次。每每用之,皆有捷效。

  赤石脂和代赭石的功效

  【药名】:代赭石

  【拼音】:DAIZHESHI

  【英文名】:Hematite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

  【功效】:平肝镇逆,凉血止血。

  【主治】: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

  【性味归经】:苦甘,平。①《本经》:“味苦,寒。”②《别录》:“无毒。”③《药性论》:“味甘,平。”④《本草汇言》:“味苦涩,气温,无毒。”⑤《本草正》:“味微甘,性凉,”⑥《本草求原》:“味辛且苦,寒。”入肝、胃、心包经。①《汤液本草》:“入手少阴、足厥阴经。”②《本草蒙筌》:“入少阳三焦、厥阴肝经。”③《纲目》:“肝、包络二经血分。”④《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⑤《长沙药解》:“入足阳明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孕妇慎服。《本草蒙筌》:“孕妇忌服。”《本草经疏》:“下部虚寒者,不宜用;阳虚阴萎者忌之。”《得配本草》:“气不足、津液燥者禁用。”

  【药物配伍】:①《本草经集注》:“畏天雄。”②《药性论》:“干姜为使。”③《日华子本草》:“畏附子。”配旋覆花:镇逆降压、镇静止痛。配石膏:清胃降火之功。

  【别名】:须丸(《本经》)、赤土(《说文》)、代赭(《伤寒论》)、血师(《别录》)、紫朱、赭石(《普济方》)、土朱(《仁斋直指方》)、铁朱(《纲目》)、红石头(《河北药材》)、赤赭石(《四川中药志》)

  【处方名】:赭石、代赭石、生赭石、煅赭石、煅代赭石、生代赭石等。处方中写赭石、代赭石指生赭石(或称生代赭石),为原药去杂质及泥土,砸碎碾细入药者。偏于平肝潜阳,降逆止呕。煅赭石为净赭石煅至红透,倒入醋内淬酥后入药者。偏于收敛止血。

  药名:赤石脂

赤石脂

  别名:赤符、红高岭、赤石土、吃油脂、红土

  汉语拼音:chishizhi

  英文名:Halloysit,RedHalloysite

赤石脂

  归经:脾;胃;心;大肠经

  功效分类:收涩药;生肌药

  炮制方法:煅石脂:拣净杂质,碾成细粉,用醋和匀,搓条切段,晒干,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取出,放凉;赤石脂,研如粉,新汲水飞过三度,晒干用。

  性味:甘;涩;酸;温;无毒

  功效:涩肠;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生肌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科属分类:铝化合物类

  拉丁文名:HalloysitumRubrum

  主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湿疹;外伤出血,

  涩肠,止血,收湿,生肌。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

  ①《本经》:“主黄疸,泄痢,肠澼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

  ②《别录》:“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泄澼,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

  ③《药性论》:“补五脏虚乏。”

  ④《日华子本草》:“治泻痢,血崩带下,吐血衄血,并涩精淋沥,安心,镇五脏,除烦,疗惊悸,排脓,治疮疖痔瘘,养脾气,壮筋骨,补虚损。”

  ⑤《珍珠囊》:“固脱。”

  ⑥《纲目》:“补心血,生肌肉,厚肠胃,除水湿,收脱肛。”

  ⑦《本草汇言》:“渗停水,去湿气,敛疮口,固滑脱,止泻痢肠澼,禁崩中淋带。”

  生态环境:主要产于岩石的风化壳和粘土层中。

  采收和储藏:挖出后,选择红色滑腻如脂的块状体,拣去杂石、泥土。

  炙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败酱草的作用

  败酱草为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和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其性味辛、苦、微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习惯用于治疗肠痈(阑尾炎)、肺痈(肺脓疡)、痈肿疮毒和产后瘀阻腹痛等症,常用量6—15克。近年来,通过临床验证,本品还有许多新的功用。

  1、制胃酸

  泛酸、吐酸为脾胃及肠道疾病的常见症状。无论病属寒属热,皆可随方加入败酱草15克,有良好的制酸作用。效不显者,重用至20—30克。

  2、保肝利胆

  能促进肝细胞新生,防止肝细胞变性,具有较好的保肝、降低转氨酶的作用。黄花败酱煎剂能促进胆汁分泌。

  3、抗肿瘤

  墓头回有显着的抗肿瘤功效。对人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为100%。电镜观察其抑瘤作用系直接的杀伤作用。对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水提液对白血病细胞有显着的细胞毒作用。

  4、抗病原体

  (1)抗菌:两种败酱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内毒素有明显的减毒作用。

  (2)抗病毒:黄花败酱对柯萨奇病毒、合胞病毒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其含硫苷对HIV有显着的灭活作用。

  5、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实验证明,本品清热解毒化湿、凉血化瘀排脓,有消除局部炎症,改善病变部位微循环,促进溃疡修复的作用。用本品30—60克,配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0克,茯苓、丹参各20克,薏苡仁30克,黄连、吴茱萸各5克,木香、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可达93.7%。

2020-09-25


上一篇:白酒泡大蒜的神秘功效 白酒泡大蒜的神秘功效是真的吗

下一篇:华兜草的作用与功效 华兜草的作用与功效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