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蒿汤的功效与作用禁忌56

  一、中药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1、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2、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一两,荷叶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3、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4、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5、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6、茵陈治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7、茵陈治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8、茵陈治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二、绵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其实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当自己的身体情况出现问题的时候,幻想着吃各种各样子的药物,可是这样是会存在副作用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些健康饮食的方式去调理的话,则更利于我们的健康。

  功效

  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思睡,流涎等。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

  作用

  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三、茵陈的食用方法

  凉拌茵陈

  茵陈蒿嫩茎叶250g,白糖、麻油各适量。将茵陈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食时拌匀即成。此菜碧绿清香,甘甜爽口,具有利湿退黄、祛风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疥疮,两目昏花,夜盲等病症。

  茵陈蒿炒肉丝

  茵陈蒿嫩茎叶250g,猪肉100g,葱花10g,姜末5g。将茵陈蒿洗净,入沸水锅焯片刻,捞出挤干水分,切段猪肉洗净切丝

  将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花、姜末放入碗内,搅匀成调味汁

  炒勺加油烧热,下入肉丝偏炒至发白,倒入调味汁,炒至肉丝入味,投入茵陈蒿再炒至入味,出勺即成。此菜酱红透绿,嫩爽韧香,具有健脾益胃、和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不欲饮食,小便不畅,大便溏泄等病症。

  茵陈窝头

  鲜茵陈100g,米面适量。将茵陈洗净,捣烂取汁,加清水适量调和米面,做成窝头,蒸熟食,或做成馒头亦可。此法对急性黄疸性肝炎有一定作用。

  茵陈蒿荷叶粥

  茵陈蒿25g,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g,白糖适量。先将茵陈蒿、荷叶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洗净的粳米同煮,待粥将熟时,放入白糖稍煮即成。此粥色淡绿,质浓,清香甘甜,具有健补脾胃、利胆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对疾病的痊愈有一定的作用。

  四、茵陈五苓散

  在中医的治疗结合之下,利用茵陈五苓散可以治疗老人家的高血压问题,使用中药要比西药好很多,中药是从身体的内部慢慢的调理,副作用比较的小,而西药相对副作用比较大。【药物组成】茵陈4g,白术9g,赤茯苓9g,猪苓9g,桂枝6g,泽泻15g。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前列腺炎或肥大属肝气郁滞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先食,饮方寸匕(6克),空腹时用米饮送服,一日三次。

  治疗组在抗结核病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肝泰乐(O.3g)注射液4mL体积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次/d。并用茵陈五苓散加减口服。临床治愈:主要症状消失,肿大的肝脾恢复正常或明显回缩,无明显压痛或叩痛,肝功能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肿大的肝脾明显回缩,无明显压痛或叩痛,肝功能基本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肿大的肝脾无明显同缩,肝功能未恢复正常甚至加重。

  茵陈的功效有哪些?

  茵陈的功效有哪些?

  茵陈的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思睡,流涎等。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

  茵陈有什么作用?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解毒茵陈对于由于上火而引起小便不利或者黄疸的人群,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可以用茵陈煎药,当凉茶饮用,效果显著。2、保肝作用茵陈有保护肝的作用,尤其是患有肝炎的患者,饮用茵陈可以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3、降血压高血压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患者,可以服用茵陈降低血压。用过实验证明,茵陈能对全麻或局麻大鼠、猫与兔均有显著降血压效果。降压作用比甲基多巴强,犬静脉注射l0mg/kg可使血压下降58.6%,持续时间160分钟,在同样剂量下,甲基多巴血压下降12.4%,持续时间120分钟。滨蒿内酯还有利尿作用。4、抗菌消炎用茵陈煎药能对于不同类型的杆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例如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等,在煎剂的时候,只需要用10%的茵陈就能起到抑制人型结核杆菌的生长。5、提供免疫力

  茵陈对于人体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因为茵陈中的咖啡酸具有升高白细胞数目、利胆止血、抗生育等作用,能有效促进促进白细胞分裂,增加白细胞数目,提高T细胞的免疫活性,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诱生干扰素等作用,因而从多方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病情分析:茵陈的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思睡,流涎等.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茵陈的作用:,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1、利胆作用,茵陈煎剂、茵陈栀子煎剂、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以3:1.5:1)及其醇提取物均有促进大白鼠胆汁分泌的作用,但不够明显,茵陈煎剂对正常人的胆囊收缩(X线检查)只表现轻度缩小,容积改变不显著。,茵陈的水浸液及精制浓缩浸液(去除及未去除挥发油的两种)对急性胆囊插管及慢性胆囊瘘管犬均有明显利胆作用,推测其有效成分可能是水及醇溶性物质,而挥发袖的作用则可疑或较弱;但也有报道,从南京茵陈中分离出的挥发油,对豚鼠有利胆作用。,意见建议:,可以参考一下

  茵陈的功效有哪些?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茵陈蒿

  【中文名】茵陈蒿

  【拼音代码】YCH

  【别名】因尘、马先、茵蔯蒿、茵陈、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臭蒿、安吕草、婆婆蒿、野兰蒿、茵陈。

  【拉丁名】药材HerbaArtemisiaeScopariae原植物ArtemisiacapillarisThunb.同属植物黄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aib小白蒿A.frigidaWilld.

  【英文名】VirgateWormwoodHerbCapillaryWormwoodHerb,seedlingofCapillaryWormwood,seedlingofVirgateWormwood

  【类别】利湿退黄药

  【药材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

  【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主产陕西、山西、安徽。此外,山东、江苏、湖北、河南、河北、四川、甘肃、福建等地亦产。

  动植物生态环境:多生于山坡、河岸、砂砾地。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1.气候土壤:对气候适应性较强,以排水良好、向阳而肥沃的砂质壤土较好。2.种植:主要以种子繁殖,育苗移栽。四川地区在1-2月播种育苗。耕翻土地,开1.3m宽的高畦,施入人畜粪水后,每亩用种子1.5斤,拌入和有人畜粪水的草木灰里,匀撒畦上,盖上草木灰或细土一层,最后盖草防旱。移栽在4-5月苗高10-14cm时进行。按行距25cm,株距18-21cm开穴,深7-10cm,每穴栽苗1株。3.田间管理:播种后要经常检查苗床干湿和种子萌发情况,干时浇水,发芽后揭去盖草。出苗后,注意拔草,并施清淡人畜粪水1-2次提苗。移栽当年中耕除草3次,第1次栽种成活后进行,第2次在6月,第3次在冬季收种后。每次中除后,都施人畜粪水。以后每年在初春发芽时、3月采收后及冬季收种后,备中耕除草、追肥上次。

  【采收储藏】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性味】苦辛,凉。

  【归经】肝,脾,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疗疮。

  【主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宜忌】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①《本草经疏》:蓄血发黄者,禁用。

  

  ②《得配本草》: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选方】①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②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③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④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⑤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⑦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一两,荷叶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⑧治疬疡风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⑨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⑩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⑾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⑿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临床应用】①治疗传染性肝炎:一煎剂:茵陈蒿每次1~1.5两,水煎服,每日3次,小儿酌减。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32例,服药后能迅速退热.对黄疸消失和肝肿缩小亦有明显的效果。疗程平均7天。服药期间未发现副作用。治愈后亦无复发现象。二糖浆:茵陈2两,甘草1两,红枣25枚,加水煎至160毫升,再加糖浆40毫升混合。1~3岁12毫升,3~5岁15毫升,5~10岁30毫升,均日服3次。治疗14例(其中黄疸型13例),观察结果:体温恢复正常平均3天,食欲转佳平均4.2天,黄疸消失平均7.6天,肝功能转为正常平均10.5天,肝脏缩小平均10天。三5%茵陈注射液:用作经络注射,每穴成人0.5毫升,小儿0.3毫升。取穴:第一组肝热穴(在背部5、6胸椎棘突间旁开5分,双侧),肝炎点(下肢外踝上3寸;双侧),右期门。第二组:肝俞(双),中都(双),右章门。两组交替,每日1次。10~45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间停药3~5天,一般2~3疗程。操作时首先在经穴周围寻找阳性反应物,如触到结节、条索或敏感压痛,或肌肤隆起凹陷,则为注射点。一般注射1~5次后阳性反应物消失时,再按穴位注射。或开始即无反应物时,则按穴位注射。操作时要求:选择阳性反应物或经穴要准;进针快,推药快,撞针快。注射时进针5~8分(期门或章门宜斜刺,不可过深,以免损伤内脏或造成气胸)。疗效:治疗急性黄疸型46例,临床治愈45例,好转1例;急性无黄疸型12例,临床治愈10例,好转1例,无效1例;迁延性肝炎4例,临床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慢性肝炎3例,临床治愈1例,好转1例,无效1例。

  

  ②内服茵陈枣汤引起心律紊乱及阿-斯氏综合病征:在应用茵陈枣汤(茵陈2两,枣18枚,水煎早晚分服)治疗传染性肝炎过程中,曾有2例女性成人患者分别在服药后1和4天发生心律紊乱及阿-斯氏综合征的严重反应,表现为头晕,心悸,发绀,脉细弱、渐至扪不到,心跳加速,节律紊乱,出冷汗,抽搐,人事不省,心跳呼吸一度停止。均经及时抢救始脱险。

  

  【名家论述】①《汤液本草》: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热也;栀子檗皮汤,治燥热也;湿则泻之,燥则润之可也。此二药治阳黄也。韩祗和、李思训治阴黄用茵陈附子汤,大抵以茵陈为君主,佐以大黄、附子各随其寒热也。

  

  ②《本草经疏》: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证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

  

  ③《本草正》:茵陈,用此者用其利湿逐热,故能通关节,解热滞,疗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利小水。专治黄疸,宜佐栀子。黄而湿者多肿,再加渗利,黄而燥者干涩,再加凉润,只有阴黄一证,因以中寒不运,此非所宜。又解伤寒、瘴疟火热,散热痰、风热疼痛,湿热为痢;尤其所宜。

  

  ④《本草述钩元》:茵陈,发陈致新,与他味之逐湿热者殊,而渗利为功者,尤难相匹。黄证湿气胜,则如熏黄而晦,热气胜,则如橘黄而明。湿固蒸热,热亦聚湿,皆从中土之湿毒以为本,所以茵陈皆宜。海藏谓随阳黄阴黄皆用之。又云内伤变黄,只用理中、建中,茵陈不必用。试思人身湿热之病居多,如七情、房劳、酒食违宜,劳役过度,伤其中气,以累元气,致脾阴大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者,何可胜数。第有因如是之损伤以病黄疸者,亦有损伤而不能调养以成虚劳者,虚劳虽亦有发黄,实则区以别矣。海藏所云不必用,当是此类。至于黄证,小便赤涩为湿热盛,惟小便清白定属虚,投以茵陈,反为虚虚。然则小便不利及赤涩者,乃湿兼热甚,大都始于胃,次及脾,更次及肾,自微而甚,皆茵陈之对治。至于内伤,原属虚证,果至标急,则虽虚而舍本以治标。又有元气素弱,避渗利之害,过服滋补,以致湿热愈增者,则有不可拘于久病调补之例。更有劳役伤气巳甚,复因口食冷物或雨,体脆感其气,致寒湿相合以发黄者,此种投姜、附、术、蔻,不得不藉茵陈以化湿,所谓阴黄也。总之,兹物之投于外感之阳黄阴黄皆宜,于内伤之湿热亦宜,惟于内伤之寒湿合者不宜。盖内伤寒湿,为阳气不足之所化,宜投术、附,不可以有余之治法化之也。

  

  ⑤《本草正义》:茵陈,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湿疸、酒疸,身黄溲赤如酱,皆胃土蕴湿积热之证,古今皆以此物为主,其效甚速。荡涤肠胃,外达皮毛,非此不可。盖行水最捷,故凡下焦湿热瘙痒,及足胫跗肿,湿疮流水,并皆治之。其阴黄一证,虽曰虚寒,然亦内有蕴热,故能发见黄色,则以入于温经队中而扫荡之,即仲景茵陈附子之法。惟女劳疸一症,则瘀滞痹着,非仅通利所可奏功,故必以硝石、矾石之峻利者,为刮垢磨光之治,而无取于茵陈也。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谁知道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2010年2月10日下面响石潭详细说一下茵陈的功效与作用。茵陈的功效与作用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或茵陈蒿Acapillaries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

  2009年11月29日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

  茵陈茶的功效-悟香的日志-易

  2009年4月13日茵陈茶功效:料为茵陈,茵陈对人体结核杆菌有完全的抑制作用,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显著的消热利湿,清肝利胆,降血压等作用,对湿热黄疸/黄疸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中药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作者:买书,更新日期:2009-11-2405:11:29春季采取的为绵茵陈,秋季茵陈素对小鼠的自发活动有显著的抑制功效,对小鼠有镇静镇痛作用。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2020-10-07


上一篇:蓝莓花青素的功效与作用 蓝莓花青素的功效与作用台

下一篇:马来眠有什么功效 马来眠药房价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