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粥的作用和功效 鸡蛋粥的作用110
鸡蛋是人类最好的营养来源之一,鸡蛋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及有高生物价值的蛋白质。对人而言,鸡蛋的蛋白质品质最佳,仅次于母乳。一个鸡蛋所含的热量,相当于半个苹果或半杯牛奶的热量,但是它还拥有8%的磷、4%的锌、4%的铁、12.6%的蛋白质、6%的维生素D、3%的维生素E、6%的维生素A、2%的维生素B、5%的维生素B2、4%的维生素B6。这些营养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它们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修复人体组织、形成新的组织、消耗能量和参与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等。据分析,每百克鸡蛋含蛋白质14.7克,主要为卵白蛋白和卵球蛋白,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并与人体蛋白的组成极为近似,人体对鸡蛋蛋白质的吸收率可高达98%。每百克鸡蛋含脂肪11~15克,主要集中在蛋黄里,也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固醇类、蛋黄素以及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这些成分对增进神经系统的功能大有裨益,因此,鸡蛋又是较好的健脑食品。鸡蛋黄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每百克可高达1705毫克,因此,不少人,特别是老年人对吃鸡蛋怀有戒心,怕吃鸡蛋引起胆固醇增高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鸡蛋中虽含有较多的胆固醇,但同时也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进入血液后,会使胆固醇和脂肪的颗粒变小,并使之保持悬浮状态,从而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对胆固醇正常的老年人,每天吃2个鸡蛋,其100毫升血液中的胆固醇最高增加2毫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也不应多吃,吃得太多,不利胃肠的消化,造成浪费,还会增加肝、肾负担。每人每天以吃1~2个鸡蛋为宜,这样既有利于消化吸收,又能满足机体的需要。鸡蛋是人类理想的天然食品,在吃法上也应注意科学。对于老年人来说,吃鸡蛋应以煮、卧、蒸、甩为好,因为煎、炒、炸虽然好吃,但较难以消化。如将鸡蛋加工成咸蛋后,其含钙量会明显增加,可由每百克的55毫克增加到512毫克,约为鲜蛋的10倍,特别适宜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食用。还应提醒的是,切莫吃生鸡蛋,有人认为吃生鸡蛋营养好,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1.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蛋白质为优质蛋白,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2.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利,能健脑益智,改善记忆力,并促进肝细胞再生;3.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具有防癌作用。蛋白质鸡蛋含丰富的优质蛋白,每100克鸡蛋含13克蛋白质,两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大致相当于50克鱼或瘦肉的蛋白质。鸡蛋蛋白质的消化率在牛奶、猪肉、牛肉和大米中也是最高的。脂肪每100克鸡蛋中含脂肪6克,大多集中在蛋黄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多,脂肪呈乳融状,易被人体吸收。氨基酸鸡蛋中蛋氨酸含量特别丰富,而谷类和豆类都缺乏这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所以,将鸡蛋与谷类或豆类食品混合食用,能提高后两者的生物利用率。其他微营养素鸡蛋还有其它重要的微营养素,如钾、钠、镁、磷,特别是蛋黄中的铁质达毫克/00克;蛋中的磷很丰富,但钙相对不足,所以,将奶类与鸡蛋共同食用可营养互补。鸡蛋中维生素A、B也很丰富。
煮鸡蛋粥吃有什么营养?
鸡蛋粥营养中鸡蛋含丰富的优质蛋白,每百克鸡蛋含12.7克蛋白质,
两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大致相当于3两鱼或瘦肉
鸡蛋蛋白质的消化率在牛奶、猪肉、牛肉和大米中也最高。
吃鸡蛋有什么好处。
每天1—2枚就够了,鸡蛋的最宝贵之处在于它能够提供优质蛋白。鸡蛋的蛋白质中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蛋白质营养的来源之一。但不易过多1到2枚就够了。长时间吃多容易胆固醇增加,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吃烧鸡蛋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烧鸡蛋:
用料:酒精100克,鸡蛋2个。
制法:将上二味放入大铁锅内,烧酒烧蛋,不时翻动鸡蛋,合蛋熟匀,待酒干后去蛋壳,每早空腹食用,连吃50个。
功效:补虚损,理气血。用治羊痫风。
1.延缓衰老
鸡蛋含有人体几乎所有需要的营养物质,故被人们称作“理想的营养库”。营养学家称之为“完全蛋白质模式”,不少长寿老人的延年益寿经验之一,就是每天必食一个鸡蛋。
我国民间流传的许多养生药膳也都离不开鸡蛋。例如,何首乌煮鸡蛋,鸡蛋煮猪脑,鸡蛋粥等等。
鸡蛋是人类理想的天然食品,但在吃法上也应注意科学。对老年人来说,吃鸡蛋应以煮、卧、蒸、甩为好。因为煎、炒、炸虽然好吃。但较难以消化。
如将鸡蛋加工成咸蛋后,其含钙量会明显增加,可由每百克的55毫克增加到512毫克,约为鲜鸡蛋的10倍,特别适宜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食用。
保护肝脏
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肌体的代谢功能和兔疫功能。
2.防治动脉硬化
美国营养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用鸡蛋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获得了令人意料之外的惊人效果,他们从鸡蛋、核桃、猪肝中提取卵磷脂,每天给患心血管病人吃4一6汤匙。
3个月后,患者的血清胆固醇从百分之一千毫克降到百分之一百八十毫克。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世界医学界的关注。各国相继以此法用于临床,均获得满意效果。
3.预防癌症
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维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鸡蛋中的微量元素,如硒、锌等也都具有防癌作用。
根据对全世界人类癌症死亡率进行的分析,人们发现癌症的死亡率与硒的摄人量成反比。居民血液中含硒量较高或吃含硒量较丰富的食物的地区,总的癌症死亡率要低于那些居民摄人硒少的地方的死亡率。
4.健脑益智
鸡蛋黄中的卵磷脂、甘油三脂、胆固醇和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卵磷脂被人体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胆碱会通过血液到达脑内。
从而可避免老年人的智力衰退,并可改善各个年龄组的记忆力,因此,不管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要保持良好的记忆力,只要每天吃一两个鸡蛋就行了
鸡蛋的功效
鸡蛋的功效和正确吃法
蛋有五大功效
健脑益智。鸡蛋黄中的卵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可避免老年人的智力衰退,并可改善各个年龄组的记忆力。
保护肝脏。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肌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防治动脉硬化。美国营养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用鸡蛋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惊人效果。
预防癌症。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鸡蛋中的微量元素,如硒、锌等也都具有防癌作用。
延缓衰老。鸡蛋含有人体几乎所有需要的营养物质,故被人们称做“理想的营养库”。营养学家称之为“完全蛋白质模式”,是不少长寿者的延年经验之一。
吃蛋有讲究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由此来说,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不过,对儿童来说,还是蒸蛋羹、蛋花汤最适合,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松解,极易被儿童消化吸收。
茶叶蛋应少吃,因为茶叶中含酸化物质,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对胃起刺激作用,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日食鸡蛋不宜过多,如果食用过多,可导致代谢产物增多,增加肾脏的负担,一般来说,孩子和老人每天一个,青少年及成人每天两个比较适宜
鸡蛋放在粥里煮有什么好处吗
这样煮鸡蛋不好,鸡蛋煮得太久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与蛋白中的硫离子化合生成难溶的硫化亚铁,很难消化吸收的,正确煮鸡蛋的时间是开后再煮5-10分钟就好了。
白水煮鸡蛋的做法
1.冷水下鸡蛋水没过鸡蛋即可盖好盖子.大火烧开后立即转小火煮5-10分钟。
2.鸡蛋熟后捞起用凉水冲鸡蛋15秒左右(易剥壳)
拓展资料:
????鸡蛋又名鸡卵、鸡子,是母鸡所产的卵,其外有一层硬壳,内则有气室、卵白及卵黄部分。富含胆固醇,营养丰富,一个鸡蛋重约50克,含蛋白质7克。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易为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营养价值很高,是人类常食用的食物之一。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由此来说,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不过,对儿童来说,还是蒸蛋羹、蛋花汤最适合,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松解,极易被儿童消化吸收
2020-10-08

解锁春日活力:运动户外春游文案创作指南及案例赏析
https://hooh5.com/ydhw/320522.html

运动健身常见问题解答:从入门到进阶
https://hooh5.com/zswd/320521.html

许昌健康养生:解码长寿密码,开启活力人生
https://hooh5.com/jkys/320520.html

梧州特色美食探秘:10大必吃推荐及隐藏美味
https://hooh5.com/cyms/320519.html

张大爷的健康养生经:从饮食到运动,全面提升生活品质
https://hooh5.com/jkys/320518.html
热门文章

稔子根煲汤有什么功效 稔子根煲汤有什么禁忌
1、养血止血,治血崩、吐血、鼻衄、便血。 (1)治孕妇贫血

天珠的寓意及功效 天珠的寓意及功效几眼什么意思
天珠一眼至九眼的意义: 1、一眼(单眼) 特别可使请养者

顺筋龙的功效与作用 顺筋龙中药功效与作用图片
穿山龙性温,味甘、苦。归肝经、肾经、肺经。 1、活血通络

脆李的功效,脆李的功效与作用
李子可生津,有利于利小便、胃阴不足。李子对胃也有较好的一些保

能量石功效,k2能量石手串的功效与作用
能量石的作用是通过自净化、自修复、自释放、自调节、自适应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