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山药片的功效与作用 干山药片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279

  久而久之,很多刚认识干山药的朋友就是喜欢问同一个问题:呢?小编将在下述文章为大家介绍一下干山药的功效与作用。?我们可以从他们的作用特点分析。干山药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供给人体大量的粘液蛋白质,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出现肥胖。所以,山药是一种健美食品。欲减肥者可以把山药作为主食,这样既可避免因节食对人体功能造破坏,达到减肥目的的功效。可见,干山药的功效与作用很好,值得推广使用。除此之外,干山药富含黏蛋白、淀粉酶、皂甙、游离氨基酸的多酚氧化酶等物质,作用功效好,为病后康复食补之佳品。山药几乎不含脂肪,所含黏蛋白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防止动脉硬化。食用山药还能增加人体T淋巴细胞,增强免疫功能,延缓细胞衰老。干山药可促使机体T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免疫功能,延缓细胞衰老。这也证明了“常服山药延年益寿”的说法是科学道理的。干山药中的黏多糖物质与矿物质相结合,可以形成骨质,使软骨具有一定弹性。干山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所含热量又相对较低,所以有很好的减肥健美的功效。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了解了干山药良好的功效与作用,这样您可以针对自身情况自行食用。小编建议想购买干山药的朋友去正规的药店购买,避免上当受骗。

  干山药片怎么吃?都有什么吃法?吃了有什么好处或者坏处?

  呵呵,一下问了好多问题。~

  干山药片一般都用来熬粥的,做汤放点也行~~

  山药米粥

  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对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面黄肌瘦有一定的疗效。

  原料:干山药片10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干山药片一起入锅后加适量水熬成粥,再加入适量白糖即可。

  干淮山片煮多久能吃

  干的淮山药片可以直接吃。主要是有益气健脾止泻的作用。

  如果打算直接吃,可以到菜市场直接买新鲜的山药也可以的。

  所说吃了山药后,有出血现象,这是巧合,与吃山药无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山药还有健脾止血的作用呢,用于脾虚失于统摄的月经淋漓不尽。

  至于出血的原因还需要再去找中医辩证施治,或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子宫功能性出血的可能。

  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干的山药片怎样服用才更好?

  供参考:

  1、干山药片在中药里叫淮山,有补中益气的作用,长吃可以降血糖,提高免疫力。

  食用时需要先用清水泡软,再与其他食物同煮。可以和猪脚一起炖,先把猪脚炖至八成熟再放泡好的山药片,另外,山药不宜与酱油同食,会影响口感和味道。另外,山药和香菇一起煲鸡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2、将干的山药片泡水,洗净后与鸡、肉等一起放入、煮汤;补气、调脾胃。

  3、山药粥:以干山药片45-80克,或鲜山药100-200克,洗净切片,与粳米100克同煮粥,做早、晚餐食用。山药味甘平,是一种性味平和的滋补脾、肺、肾的食物。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山药含有淀粉酶、胆碱、黏液质、糖蛋白及自由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和碘、钙、磷等。山药中所含的淀粉酶,有人称之为“消化素”,因为它能分解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所以有滋补效果。中老年人在春季里经常食用些山药粥,补益颇多。枸杞红枣煮生鱼:主料:生鱼(黑鱼)辅料:五花肉、红枣、枸杞、陈皮、西洋菜、姜调料:盐、白糖、胡椒粉、白葡萄酒烹制方法:1、将生鱼切成块,入油中煎一下取出备用,下姜片爆香,加入五花肉粒煸香,放入陈皮、生鱼,冲入适量开水,烧开后放入红枣、枸杞,加少许白葡萄酒,加盖煮15分钟,出锅前5分钟放入西洋菜,加盐、白糖、胡椒粉调味即可。

  生山药和干山药在作用上有什么不同?

  这是中药在修治上的问题

  山药性平

  但是生吃仍微微有偏湿的性质

  干的就是炒山药

  去除偏性

  另外在使用上也有所不同

  药用都是炒的因为要补虚要温补

  生捣有消散的作用

  山药片的作用???

  山药的作用功效

  

  山药

  (侯宁极《药谱》)

  【异名】藷藇、署预(《山海经》),薯蓣、山芋(《本经》),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几草(《吴普本草》),藷(《山海经》郭璞传),山藷(《别录》),延草(《兼名苑》),王芋(《杂要诀》)。薯药(《清异录》),淮山药(《饮片新参》),蛇芋(《浙江中药手册》),野山豆(《江苏植药志》),山板术(《广西中药志》),白苕(《四川中药志》),九黄姜、野白薯(《湖南药物志》),扇子薯、佛掌薯(《药材学》),白药子(《杭州药植志》)。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

  【植物形态】薯蓣

  多年生缠绕草本。块茎肉贸肥厚,略呈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直径2~7厘米,外皮灰褐色,生有须根。茎细长,蔓性,通常带紫色,有棱,光滑无毛。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腋间常生珠芽(名零余子);叶片形状多变化,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长3.5~7厘米,宽2~4.5厘米,通常耳状3裂,中央裂片先端渐尖,两侧裂片呈圆耳状,基部戟状心形,两面均光滑无毛;叶脉7~9条基出;叶柄细长,长1.5~3.5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极小,黄绿色,成穗状花序;雄花序直立,2至数个聚生于叶腋,花轴多数成曲折状;花小,近于无柄,苞片三角状卵形;花被6,椭圆形,先端钝;雄蕊6,花丝很短;雌花序下垂,每花的基部各有2枚大小不等的苞片,苞片广卵形,先端长渐尖;花被6;子房下位,长椭圆形,3室,柱头3裂。蒴果有3翅,果翅长几等于宽。种子扁卵圆形,有阔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山野向阳处。现各地皆有栽培。本植物的藤(山药藤)、叶腋间的珠芽(零余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11~12月采挖,切去根头,洗净泥土,用竹刀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为毛山药。选择粗大的毛山药,用清水浸匀,再加微热,并用棉被盖好,保持湿润闷透,然后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圆柱状,将两头切齐,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药材】①毛山药: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约15~30厘米,直径1.5~6匣米,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及未除尽之栓皮,并少数根痕。质较硬,断面白色,颗粒状,粉质。气微,味甘微酸,嚼之发粘。

  ②光山药:呈平滑的圆柱形,长10~20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淡黄白色,光滑。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质。气微,微甘味酸,嚼之发粘。以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

  主产河南。此外,湖南、湖北、山西、云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江西、贵州、四川等地亦产。一般以河南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古怀庆所属)所产质量最佳,习称"怀山药"。

  除上述正品山药外,在少数地区尚有以日本薯蓣(长江以南各省多有野生,其块茎习称野山药,土山药,原植物参见"风车儿"条)、三角叶薯蓣(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多种薯蓣属植物的块茎也作山药使用。

  【炮制】山药:拣去杂质,用水浸泡至山药中心部软化为度,捞出稍晾,切片晒干或烘干。炒山药:先将麸皮均匀撒布于热锅内,俟烟起,加入山药片拌炒至淡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山药片100片,用麸皮10斤)。

  《本草衍义》:"山药入药,其法,冬月以布裹手,用竹刀子剐去皮,于屋檐下风径处,盛竹筛中,不得见日色。一夕乾五分,俟全乾收之,惟风紧则干速。"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温。"

  ②《别录》:"平,无毒。"

  ③《药性类明》:"味甘,性凉而润。"

  ④《药品化义》:"生者性凉,熟则化凉为温。"

  【归经】入肺、脾、肾经。

  ①《汤液本草》:"手太阴经。"

  ②《伤寒蕴要》:"入手、足太阴二经。"

  ③《得配本草》:"入手、足太阴经血分,兼入足少阴经气分。"

  【功用主治】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①《本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②《别录》:"主头面游风,风头(一作\'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钥。"

  ③《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④《食疗本草》:"治头疼,助阴力。"

  ⑤《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⑥朱震亨:"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

  ⑦《伤寒蕴要》:"补不足,清虚热。"

  ⑧《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有实邪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紫芝为之使,恶甘逆。"

  ②《汤液本草》:"二门冬为之使。"

  【选方】①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圣济总录》山芋丸)

  ②治湿热虚泄: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濒湖经验方》)

  ③治噤口痢:干山药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④治心腹虚膨,手足厥冷,或饮过苦涩凉剂,晨朝未食先呕,或闻食即吐,不思饮食,此乃脾胃虚弱:山药一味,锉如小豆大,一半炒热,一半生用,为末,米饮调下。(《普济方))

  ⑤补下焦虚冷,小便频敷,瘦损无力:薯蓣于沙盆内研细,入铫中,以酒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盏,搅令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圣惠方》)

  ⑥治诸风眩运,益精髓,壮脾胃:薯蓣粉,同曲米酿酒;或同山茱萸、五味子、人参诸药浸酒煮饮。(《纲目》山药酒)

  ⑦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用之)。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儒门事亲》)

  ⑧治痰气喘急: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简便单方》)

  ⑨治肿毒:山药,蓖麻子,糯米为一处,水浸研为泥,敷肿处。(《普济方》)

  ⑩治项后结核,或赤肿硬痛:生山药一挺(去皮),蓖麻子二个。同研贴之。(《救急易方》)

  ⑾治乳癖结块及诸痛日久,坚硬不溃:鲜山药和芎藭、白糖霜共捣烂涂患处。涂上后奇痒不可忍,忍之良久渐止。(《本经逢原》)

  ⑿治冻疮:山药少许,于新瓦上磨为泥,涂疮口上。(《儒门事亲》)

2020-10-09


上一篇:宝箧印陀罗尼经的功效 宝箧印陀罗尼经的故事

下一篇:螺旋草的功效与作用 螺旋草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