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根的药用功效 青藤根的药用113

  青藤

  【拼音名】QīnɡTénɡ

  【别名】寻风藤、清风藤、滇防己、大青木香、大青藤、岩见愁、排风藤、过山龙、羊雀木、鼓藤、豆荚藤、追骨风、爬地枫、毛防己、青防己、风龙、苦藤、黑防己、吹风散、追骨散、土藤。

  

  【性味】苦;辛;平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除湿止痛。主风湿痹痛;历节风;鹤膝风;脚气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或熬膏服。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可出现瘙痒、皮疹、头昏头痛、皮肤发红、腹痛、畏寒发热、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副反应,使用时应予注意。

  

  【临床应用】风湿寒痛片青风藤(青藤)90g,羌活30g,茯苓30g,鹿茸6g,党参30g,白术30g,木香24g,桂枝30g,牛膝45g,附子30g,威灵仙45g,黄芪30g,当归30g,元胡30g,独活30g,桑寄生30g,秦艽30g,薏米45g,枸杞子60g,赤芍30g,黄芩素4.5g。将鹿茸、薏米、附子、茯苓、元胡、赤芍、木香、黄芩素粉碎成细粉。党参、黄芪、枸杞子、牛膝、桑寄生、威灵仙水煮2次,合并水煮液,浓缩成膏。白术、当归、独活、秦艽、羌活、桂枝、青风藤(青藤)以70%乙醇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浓缩成膏;将水、醇浓缩膏合并加入鹿茸、薏米等细粉,混匀。制粒,干燥,压片。每片重0.3g。包糖衣,基片为棕褐色,味甘、苦,功能祛风散寒,活络除湿,扶正固本。用于各种类型的风湿寒性关节痛、腰背酸痛及四肢麻木。口服,每次6-8片,每日2次。[《天津市药品标准》1984年;《中医杂志》1988,(11):52]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内容转载于中医药(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详细可打开以下网址http://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detail/114708.html

  

  青藤在百度中的同义词是防己

  【中文名】防己

  【拼音名】FánɡYǐ

  【拉丁名】StephaniatetrandraS.Moore

  【英文名】RADIXSTEPHANIAETETRANDRAE

粉防己

  【别名】汉防已,木防已,小防己,粉防已,广防己,粉寸已,金线钓葫芦根、独脚蟾蜍根,白木香,倒地拱,土防已、石蟾蜍,蟾蜍薯,猪大肠,防杞、汉中防己,解离,载君行,石解,山乌龟,金丝吊鳖,防已马兜铃,青藤香,小青藤根,白山番薯,青檀香,青风藤根,小葛藤根,异叶马兜铃根,白木香,苦防己。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膀胱;肺;脾经

  ①《本草通玄》:入太阳。

  ②《本草新编》:入肾。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主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脚气肿痛;疥癣疮肿;高血压病等。

  

  【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袪风除湿止痛,又能清热。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常与滑石、薏苡仁、蚕沙、栀子等配伍,如宣痹汤(《温病条辨》);若与麻黄、肉桂、茯苓等同用,亦可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者,如防己饮(《圣济总录》)

  2.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热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湿热,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者。常与黄芪、白术、甘草等配伍,用于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若与茯苓、黄芪、桂枝等同用,可治一身悉肿,小便短少者,如防己茯苓汤(《金匮要略》);与椒目、葶苈子、大黄合用,又治湿热腹胀水肿,即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治脚气足胫肿痛、重着、麻木,可与吴茱萸、槟榔、木瓜等同用;《本草切要》治脚气肿痛,则配木瓜、牛膝、桂枝、枳壳煎服。

  3.湿疹疮毒。本品苦以燥湿,寒以清热,治湿疹疮毒,可与苦参、金银花等配伍。

  此外,本品有降血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

  

  以上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详细请看http://baike.baidu.com/view/142306.htm?fr=ala0_1_1

  青腾根有何药用

  青藤根性味微涩、温,有祛风利湿,通经活血的功效,可治关节酸痛,小儿疳积,妇女经闭、骨髓炎,慢性湿疹等疾病。

  请问中药青藤根.钻骨龙.紫青藤根别名 谢谢 急~~

  紫青藤根别名:青藤、画眉杠、铁骨散、常青藤、山黄芪、小叶青金华

  钻骨龙:土防己[江西]、青藤根[广东]、青藤香金锁匙[广东]

  青风藤的功效与作用

  【青风藤的功效介绍】:

  青风藤(《中药志》)

  【异名】清风藤(《本草图经》),青藤、寻风藤(《纲目》)。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青藤、华防己或清风藤科植物清风藤等的藤茎。

  【植物形态】①青藤,又名:大叶青藤、土木通、土藤、大青木香、岩见愁、排风藤。

  落叶缠绕藤本。

  茎带木质,枝绿色,光滑,有纵直条纹。

  叶互生,叶柄长5~10厘米;叶片近圆形或卵圆形,长6~12厘米,宽4~12厘米,基部稍心形或近截形,全缘或5~7浅裂,上面光滑,绿色,下面苍白色。

  花小,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长10~18厘米,多少被毛;雄花具花萼6片,黄色,长1.8~2.5毫米,外侧被毛;花瓣6片,淡绿色;雄蕊9~12枚,长约1.6毫米;雌花的花被与雄花同;具9枚退化雄蕊;心皮3,花柱反曲,柱头浅裂。

  核果,黑色,长5~7毫米,直径4一5毫米,内果皮扁平。

  种子半月形。

  花期6~7月。

  生于山地。

  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

  ②华防己,又名:湘防已、过山龙、穿山藤、秤钩风。

  木质藤本,长达10米余,全体无毛。

  枝绿色或紫褐色,具细纹。

  叶互生,阔卵形至近圆形,长5~10厘米,宽7~12厘米,先端尖;全缘,基部截形、圆形或微心形,基出脉5;叶柄长4~8厘米。

  聚伞花序腋生;花小,单性,绿色或黄色;萼片6,椭圆形,长约2.5毫米;花瓣6,近圆形,长约1.5毫米;雄花具雄蕊6,花丝长约2毫米,花药球形;雌花具退化雄蕊6,子房上位,心皮3,分离。

  果为小核果。

  生山坡林缘灌丛中。

  分布湖南、广东、广西。

  ③清风藤落叶缠绕藤本。

  嫩枝条屈曲,有微毛。

  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7厘米,宽3~4.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或带阔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苹质;落叶后,叶柄基部残留枝上成短刺状,顶端微呈两歧.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下有鳞片数枚,先叶开放;花黄色,直径5~6毫米;萼5裂;花瓣5,倒卵状椭圆形;雄蕊5,短于花瓣;子房基部有5尖裂的花盘,花柱锥形.核果深裂,成并立的2分果,分果扁,倒卵形,熟吐深碧色。

  花期3月。

  果期5月。

  生于山坡路旁、林下、溪边灌丛中。

  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湖南等地。

  【采集】青藤及华防己夏、秋采割藤茎,晒干,或润透切段,晒干。

  清风藤秋冬采老藤,切段,晒干。

  【药材】①青藤的干燥藤茎呈细长圆柱形,直径5~20毫米,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及横向皮孔,节处膨大。

  体轻,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不平坦,横切面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与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导管较大,中央为圆形的髓。

  气弱,味苦。

  产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②华防己的干燥藤茎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

  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沟纹、裂隙和疤痕。

  质极坚硬,不易折断。

  切断面导管明显,维管束呈放射状,且显清晰的多层环纹,一般2~7圈,偏心性。

  气微弱,味微苦。

  产湖南。

  ③清风藤的干燥老藤呈圆柱形,灰黑色,光滑,外表有纵皱纹及叶柄残基。

  横断面皮部较薄,灰黑色,木质部黄白色,射线不明显。

  味微苦。

  产浙江。

  青风藤的原植物,《本草》记载简略,殊难确定为何种,据目前药用情况,主要为上述防己科的青藤。

  此外,四川所用者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茎(参见青檀香条);福建所用者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茎(参见鸡矢藤条);浙江尚有用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茎(参见常春藤条)。

  【化学成分】青藤的茎和根含青藤碱、双青藤碱、木兰花碱、尖防己碱、四氢表小檗碱、异青藤碱、土杜拉宁、清风藤碱、dl-丁香树脂酚、十六烷酸甲酯、N-去甲基尖防已碱、白兰花碱、光千金藤碱。

  又含β-谷甾醇、豆甾醇。

  青藤的茎含清风藤碱甲等多种生物碱。

  【药理作用】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㈠镇痛作用:青藤碱在用小鼠电刺激法、热板法以及家兔光热刺激法的试验中,均证明具有肯定的镇痛作用。

  脑内注射产生镇痛作用所需的剂量,相当于腹腔注射的1/2000,说明其镇痛作用的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它与丙烯吗啡合用,并不出现拮抗,反而产生协同,说明它的镇痛原理与吗啡类镇痛药有所不同。

  其产生镇痛所需的剂量约为吗啡的10倍,持续时间较短。

  连续应用也能产生耐受性,但较吗啡缓慢,与吗啡之间并无交叉耐受性。

  与异丙嗪合用,作用增强,这主要是由于两药中枢作用的协同,部分还可能由于异丙嗪对抗了青藤碱释放组织胺所致。

  合用时对青藤碱的耐受的产生及毒性皆无影响。

  ㈡镇静作用:青藤碱明显减少小白鼠的自发活动和被动活动,对巴比妥类睡眠时间并无明显影响;对士的宁有某些拮抗作用(降低士的宁对小鼠的惊厥阈),但不能对抗五甲烯四氮唑。

  犬、猴口服青藤碱45~95毫克/公斤也有显著的镇静作用。

  小剂量(5~10毫克/公斤)即能延长小鼠和猫的防御性运动条件反射的潜伏期,条件反射部分消失,随之非条件反射也有少部分消失,说明它首先是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有抑制性影响。

  青藤碱并能消除电刺激小鼠引起的激怒反应,似有安定作用。

  ㈢其他作用:青藤碱有镇咳作用,对小鼠及猫,其镇咳效价与可待因相仿;对豚鼠则其效价仅及可待因的1/4。

  异丙嗪可加强其镇咳作用。

  另外,略有催吐作用,对注射去水吗啡引起的呕吐无影响。

  对大鼠腹腔注射大剂量时,有一定的降温作用。

  对家兔注射中毒量时,体温亦有所下降,但如反复给予,可产生耐受性,体温不再下降。

  据报道,它对家兔角膜有局部麻醉作用,可作局部浸润麻醉药使用,但也能产生耐受性,如连续注射,则作用减弱。

  ②降压作用青藤总碱对麻醉或不麻醉实验动物(犬、猫、兔、大鼠),无论静脉注射或灌胃都有肯定的急性降压效果,作用迅速、显著而持久,但连续多次给药,则产生快速耐受性。

  降压作用与M-胆碱能神经或乙酰胆碱无关,也非组织胺释放所致,可能与其抗肾上腺素及神经反射作用有关。

  由于上述降压特性,它对犬的慢性实验性高血压无显著治疗效果。

  青藤的酸性提取物,在兔的急性试验中,亦不影响血压。

  ③对胃肠活动的影响青藤碱给犬、猴口服常有轻度的胃肠不良反应;对离体的兔肠及豚鼠肠有抑制作用,并能对抗毛果芸香碱、组织胺、乙酰胆碱及氯化钡的致痉挛作用,但对在位的犬及兔肠,静脉注射青藤碱均引起小肠暂时兴奋,这种兴奋作用可被苯海拉明、六烃季铵完全阻断,阿托品完全或部分阻断,但切断二侧迷走神经并不能阻断。

  注射青藤碱可增加胃液分泌及其酸度,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改变。

  对胃肠道的兴奋作用,主要是与组织胺释放有关。

  但给予新安他精(抗组织胺药)未能抑制胃液分泌。

  青藤的酸性提取物,能兴奋离体兔肠。

  ④抗炎作用青藤碱对大鼠甲醛性和蛋清性关节炎有显著的消退作用,切除肾上腺或垂体后,就无此作用。

  对正常大鼠,能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在戊巴比妥(能抑制下丘脑)麻醉后,即失去此作用,故青藤碱的抗炎作用原理可能是通过下丘脑影响垂体-肾上腺系统所致,而与释放组织胺无关。

  对豚鼠的主动性过敏性休克有防止作用,对犬则比较差。

  与抗原同时应用,可抑制抗原释放组织胺。

  对滴虫、疟原虫也有抑制作用。

  【性味】苦,平。

  ①《本草便读》:苦,平。

  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苦辛,寒。

  【功用主治-青风藤的功效】祛风湿,利小便。

  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

  ①《本草图经》:治风。

  ②《纲目》: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酒药中用。

  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行水利尿,泻下焦血分湿热。

  治风水肿,脚气,风湿关节疼痛,口眼歪斜,痈肿恶疮。

  ④《中国药植志》:除湿,祛风,行气,利水。

  治膀胱水肿,风肿,脚气湿肿。

  ⑤《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驱风湿,通经络。

  治风寒湿痹,鹤膝风,肢节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熬膏。

  外用:煎水洗。

  【选方】①治一切诸风:青藤二、三月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内,微火熬七日夜,成膏,收入瓷瓶内。

  用时先备梳三五把,量人虚实,以酒服一茶匙毕,将患人身上拍一掌,其后遍身发痒不可当,急以梳梳之。

  要痒止,即饮冷水-口便解。

  避风数日。

  (《濒湖集简方》青藤膏)②治骨节风气痛:大青木香根或茎叶适量,煎水常洗痛处。

  (《贵州民间药物》)

  【名家论述】①《本草汇言》:清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证,久服常服,大建奇功。

  须与当归、枸杞合用方善也。

  ②《本草便读》: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此物善治风疾,故一切历节麻痹皆治之,浸酒尤妙。

  以风气通于肝,故入肝,风胜湿,湿气又通于脾也。

  青藤根、牛大力、五指毛桃、千斤拔能治病吗

  紫青藤根:祛风利湿,通经活血

  牛大力:补虚润肺,强筋活络

  五指毛桃:健脾化湿,行气化痰,舒筋活络

  千斤拔:有祛风湿,强腰膝的功效。

  这几味药组合起来倒是治疗风湿的效果多些,至于脑瘤,我保留意见,感觉不太像

  桑叶和青藤根煮水吃行吗,有什么好处?

  清热解毒哦..................

2020-10-12


上一篇:五加参归芪精功效 五加参归芪精功效和作用

下一篇:黑米黑豆粥的功效与作用 黑米黑豆粥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