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知识问答329


什么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是一种政府救济措施,通过安排受灾群众或贫困人口从事扶贫、救灾、公益事业的劳动,以工资代替赈济粮或款项,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扶持政策。

以工代赈的实施范围?

以工代赈主要实施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或其他特困情况下,用于扶贫、救灾、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以工代赈的优势?

- 既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燃眉之急,又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 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
- 调动了受灾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自救意识。

以工代赈的实施程序?

1. 灾情评估和项目确定。
2. 编制以工代赈实施方案。
3. 组织劳动力和签订劳动合同。
4. 项目实施和工程验收。
5. 资金结算和绩效评价。

以工代赈的注意事项?

- 项目选择要符合实际需要和可行性。
- 劳动力的组织和管理要规范。
- 资金管理要严格,确保专款专用。
- 工程质量要符合标准,确保安全可靠。

以工代赈的政策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救灾法》
- 《国务院关于以工代赈有关问题的通知》
- 《以工代赈管理办法》

以工代赈项目示例?

- 河流堤坝修复
- 道路桥梁建设
- 学校和医院建设
- 环境治理工程

以工代赈的效益评价?

- 受灾群众得到救助,生活得到保障。
- 地方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 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技能得到提高。
- 政府减轻财政救济压力,节省开支。

以工代赈的国际合作?

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应对灾害和减轻贫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积极支持和推广以工代赈模式。

2025-01-14


上一篇:商会知识问答

下一篇:法规知识问答:1500字实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