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的功效与作用 少腹逐瘀汤的副作用35

  名称:少腹逐瘀汤组成:小茴香7粒(炒),干姜2分(炒),元胡1钱,没药2钱(研),当归3钱,川芎2钱,官桂1钱,赤芍2钱,蒲黄3钱(生),灵脂2钱(炒)。出处:《医林改错》卷下。功效:去瘀,种子,安胎。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3-5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或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对妇科多种疾患,如冲任虚寒、瘀血内阻的痛经,以及慢性盆腔炎、肿瘤等,均有较好的疗效。用法用量:水煎服。临床应用:1.不孕证: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余曰:此易事耳。至六月,令其如君(妾)服此方,每月五付,至九月怀孕,至次年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生少君,今七岁矣。2.痛经:用此方治疗54例痛经,症见经来少腹疼痛,腰痠痛,其痛可有胀痛、坠痛,痛时喜按、拒按等不同,或兼见月经不调,白带多,因痛而致恶心呕吐,不能食等,属于气滞血瘀者,服本方加减1-8剂后,46例痊愈,4例显效,3例暂效,1例无效。3.月经量少、淋漓、经闭、痛经、不孕、崩漏、症瘕、堕胎小产:共治疗上述六种病证各一例,六例患者均有少腹瘀血见证。辨证要点为:a.所见经血其色或黑,或紫,其质有块。B.腹痛,少腹尤甚,疼痛性质,多见绞痛、冷痛、胀痛,或刺痛,痛不移处,且疼痛拒按。C.瘀结不散,瘀久成块,故腹腔可触到积块。D.有诸内必形诸外,察舌尖、边或体有瘀点或瘀斑,或舌质紫暗,诊脉见沉弦或沉涩。以上四点,兼或具备两三点者,即认定为本方适应证。六种不同的妇科病证均用本方加减进行治疗,皆获痊愈。服本方最少者十剂,最多者五十余剂。4.恶露不绝:王某某,女,农民。自诉产后已二个月,恶露不绝,中西药治疗均无效。患者面容愁苦,面色苍白,气短,恶露淋漓不断,出血量少,微有血块,小腹疼痛及下坠感,伴腰痠痛,舌质淡红,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此为瘀血阻滞胞宫,滞留不化。治宜活血化瘀。当归6g,赤芍药6g,川芎6g,没药9g,五灵脂6g(炒),延胡索6g(醋炒),生蒲黄15g,肉桂粉1.5g(冲),小茴香1.5g,炮干姜1.5g,黄耆20g,槐花15g(炒黑)。共服三剂,血止,症状消失。以归脾汤二剂调理善后。各家论述:《医林改错评注》:本方取《金匮》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少腹逐瘀汤。方中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元胡、没药利气散瘀,消肿定痛;蒲黄、灵脂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其中蒲黄生用,重在活血祛瘀,灵脂用炒,重在止痛而不损胃气;当归、川芎乃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用以活血行气,散滞调经。全方能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附注:《医林改错评注》:本方用于安胎时,一般多在习惯性流产的基础上,且孕妇身体壮实,确属血瘀所致,并有瘀症可查者,方可使用。

  少腹逐瘀汤几副有效

  少腹逐瘀汤的组方为: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其用量应根据个人体质及适应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蒲黄后下药将蒲黄除外的药用水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小火熬制,蒲黄用细沙布包起,待药开后加入。

  少腹逐瘀汤加减到底是治疗什么的????

  这个方子的功效是:活血祛瘀,温经止痛,所以符合这个证的病都是可以治疗的,至于是精液不液化还是痛经、不育等,关键是要看是否符合少腹逐瘀汤的证。

  膈下逐瘀汤方剂

  【方剂名称】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上。

  【方剂歌诀】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勺乌药玄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组成配方】

  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治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肾泻久泻。现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血卟啉病、糖尿病、宫外孕、不孕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方剂制法】

  水煎服。

  【使用方法】

  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药止。

  【方剂摘录】

  《医林改错》卷上。

  血府逐瘀汤与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的鉴别

  血府逐瘀汤功效:活血祛淤,行气止痛。本方通治一切血淤气滞之证,常用于治疗胸中淤血证。临床以胸痛,头痛等痛有定处,舌暗淤点、淤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PS:注意本方活血祛淤药较多,非确有淤血,不宜使用;若须久服者,当酌情配伍扶正药。孕妇禁用。

  少腹逐瘀汤功效:活血祛淤,温经止痛。临床以少腹淤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痛,少腹胀满,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淋漓不断,或断而又来,其色或黑或紫,或有淤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者为辨证要点。

  膈下逐瘀汤功效:活血祛淤,行气止痛。临床以淤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侧腹坠似有物者为辨证要点。

  三者功效略有不同,少腹逐瘀汤有温经作用,其他两者则能行气止痛。三者的辨证部位不同。方剂组成不同。适应证不同。

  血府,隔下,少腹逐瘀汤用法与区别

  三个方剂都是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进行加减而组成,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之手,

  血府逐瘀汤:汤中配有行气开胸和引血下行之药,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瘀阻之症。

  隔下逐瘀汤:汤中配有疏肝行气止痛药,故行气止痛的作用较大,主治瘀血结于膈下,两胁及腹部肿胀有结块者

  少腹逐瘀汤:汤中配有温通下焦之药,故温经止痛作用较好,主治血瘀少腹之痞块,月经不调、痛经等。

2020-09-14


上一篇:胡颓子叶的功效与作用 胡颓子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下一篇:金荞麦根的功效与作用 金荞麦根的功效与用量